九月范文网 > 作文 > 作文素材 > 阅读
阅读答案030篇 word A4格式

阅读答案0

阅读答案0怎么写?下面是我们九月范文网阅读频道给大家精编的30篇关于阅读答案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阅读答案0400字篇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4分)

军 城 早 秋

严武(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5——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其寓意是什么?(2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分)

15.(1)其寓意是指边境局势的紧张;敌我交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战事紧迫。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些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些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阅读答案0400字篇3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论语( ) 不愠( )

2、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贤思齐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赞成广交友,他说:________________;曾子强调交友要讲诚信,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处填原文)

5、“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lún yùn

2、“悦”的古字,愉快。

好的地方

3、别人对我不了解、不理解,我并不生气;能做这样的人,不就是君子吗?

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意对即可)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5、只要围绕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对自己学习帮助大来谈即可。

阅读答案0400字篇33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2)方磨铁杵()

(3)始一反焉()(4)媪自言姓武()

17.【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且焉置土石无陇断焉

B.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应

C.惧其不已其如土石何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1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19.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1分)

20.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21.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事例】

【人物】【事例】

22.【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移山的目的是(用原文回答,2分)

23.【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6.(2分)(1)将近(2)正在(3)同返,往返(4)说(各0.5分)

17.(2分)D

18.(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1分)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彻感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19.(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0.(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21.(2分)【示例】匡衡凿壁偷光/孙康映雪照读/车胤囊萤读书等。(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22.(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各1分)

23.(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阅读答案0400字篇34

《养花》第一题答案

1、老舍先生怎样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老师来指导:

对养花“乐趣”的理解,容易停留在浅层次上,最简单的理解是关注养的结果――花色、花香;如果从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的几个方面去理解,能够体会养花的乐趣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但仅仅从养花对人的好处土认识,也是不准确的。要体会作者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怎样的情感来叙述养花的过程的。

答案供参考: 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花虽然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养花还可以增长知识;劳动中体验乐趣;夸花、赏花、赠花收获乐趣。

《养花》第二题答案

2、列出本文的提纲,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安排材料的。

答案供参考:

养花

1、养花目的――爱花 当乐趣 (养花为乐)

2、养易活花――北京气候不好

3、怎样养花――天天照管摸着门道

4、需要劳动――有益身心 (劳动之乐)

5、共享成果――夸花一赏花一赠花 (成果之乐)

6、也有忧愁――菊秧被砸死

7、其乐无穷――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给人启迪)

作者紧紧围绕“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这一主题,选取了正面、侧面,甚至反面的材料,一层一层地写出了养花的乐趣。

阅读答案0400字篇35

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幺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

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现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

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井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6 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

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浙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情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得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有删改)

(三)议论文阅读(见试卷5—6页,完成22-25题)(12分}

22.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论证了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23.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请说明理由。(3分)

24.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2分)

25.结合原文和生活实际谈谈当今中学生应如何增强能力?(3分)

答案:

4.(2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5.(4分)①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②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6.(2分)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

7.(2分)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8.(3分)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

阅读答案0400字篇36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①。(《论语·公冶长》)

③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

【注】①怨是用希:是用,因此;希,通稀。

(1)孔子提出了哪些远怨的方法?请简要概括。(2分)

(2)在品德修养上,孔、孟为什么都主张反求诸己,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9.(1)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②不计较过去的仇怨。(每点1分)

(2)反求诸己,就是自我反省。因为孔子认为多责备自己就可以大大减少别人对自己的怨恨,孟子认为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从自身找原因。(孔、孟的理由各2分)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②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③孟子说:爱别人,别人不来亲近,就要反问自己仁的程度;治理别人却治理不好,就要反问自己智的程度;礼貌待人,别人却不理睬,就要反问自己恭敬的程度。行为有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要反过来求问自己。

阅读答案0400字篇37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对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人弟子填其室(塞满,充满)

B.四支僵劲不能动(肢体)

C.右备容臭(臭味)

D.同舍生皆被绮绣(穿)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以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意思和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B.无从致书以观

C.以塞忠谏之路也

D.以其境过清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讲述了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B.选文第二段中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第一段行深山巨谷中去求学形成对比。

C.选文最后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是为了进一步勉励马君则更加刻苦向学,实际上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告诫。

D.本文主旨在劝学,写法上叙议结合,主要采用议论方式,直接表明观点,收到了很好的说理效果。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多次提到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其用意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D

4.(1)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交游,(向他们请教)。

(2)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5.业有所精,德有所成,关键在于用心专一。(用原文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回答亦可)

阅读答案0400字篇3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见足下①中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②。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③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

【注】①足下:敬称,您。②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③日力:岁月。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窘于衣食 皆以美于徐公

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公问其故

C. 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有亲以为之依归 吾谁与归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春 秋 未 三 十 若 刻 意 于 德 义 经 术 当 不 止 此 耳 。

13.甲、乙两文都出自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依据选文回答问题。(3分)

(1)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10.D

11.(1)抄录完毕,跑去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像这样已经过了一年,(我)很遗憾没有和您见面。

12.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13.(1)宋濂:勤奋好学;诚信。

(2)学业上没有古人优秀 珍惜时间(或努力学习)

阅读答案0400字篇39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各项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无从致书以观( )

(2)门人弟子填其室( )

(3)持汤沃灌( )

(4)腰白玉之环( )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具体从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致——取得、买到(2)填——挤满(3)汤——热水(4)腰——挂在腰间

2.(1)(我)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3.读书难(要借书,抄书)、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或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4.用意: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

收获要点:(1)不求物质享受;(2)刻苦学习;(3)专心向学。(4)物质上不羡慕,更不攀比。(答对其中二点即可)

阅读答案0400字篇10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录 毕 走 送 了 不 敢 销 逾 约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 嗜:___________

(2)弗之怠弗:___________

(3)宋濂尝与客饮 尝:___________

(4)间问群臣臧否 臧: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然,卿不朕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

(1)爱好

(2)不

(3)曾经

(4)善,好

3.

(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4.“略”。(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阅读答案0400字篇11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①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幽草:幽深地方的草丛。

B.野渡:野外的渡口。

C.沙场:平旷的沙丘。

D.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②《破阵子》中“五十弦翻塞外声”一句的意思是:

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滁州西涧》是一首一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安徽滁州西涧的景色。( )

B.《滁州西涧》在看似平常、平静的写景中,不动声色地蕴藉自己的心迹,这是本诗的高妙之处。( )

C.《破阵子》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作者杀敌的壮志。( )

D.《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一句既写出了作者对自己的爱恋,也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沉痛。( )

【答案】①C(3分)②琴瑟中弹奏着塞外的曲调。(2分)③A.√ B.√ C.√ D× (4分 一项1分)

阅读答案0400字篇12

童趣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3)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第(4)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所拔之“山”指的是所倒的“树”指的是(3分)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答案

【小题1】癞虾蟆,土砾凸者,丛草(3分)

【小题2】(1)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都变得僵硬了

(2)见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经常获得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庞然大物是癞虾蟆。从“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可以看出“山”指的是土砾凸者,树指的是丛草。

【小题2】试题分析: (1)注意“强”通“僵”,僵硬的意思。(2)藐小之物:细小的东西。故:因此,所以。时:经常,常常。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阅读答案0400字篇13

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ké qiào)。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恶(ě è wù)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人类有了绿树 鲜花和小草 生活才更加美丽 阿拉伯朋友这样说

1、用“——”画出括号里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硬硬的壳(ké qiào)

恶(ě è wù)劣

2、给文中最后几句话加桑标点。

3、片段中有一个词语集中反映了当时那里恶劣的自然环境,它是 。

4、用“——”画出片段中描写阿联酋人民培育花草的`语句。

5、用“~~~~~”画出片段中反映阿联酋人民改造环境的目的的语句。

参考答案:

1、用“——”画出括号里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硬硬的壳(ké qiào)

恶(ě è wù)劣

2、“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阿拉伯朋友这样说。

3、片段中有一个词语集中反映了当时那里恶劣的自然环境,它是不毛之地 。

4、用“——”画出片段中描写阿联酋人民培育花草的语句。

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源源不断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5、用“~~~~~”画出片段中反映阿联酋人民改造环境的目的的语句。

画最后一句话。

阅读答案0400字篇14

我们学校前面是一片开阔地,再远一点,是一座座山岭。早晨,我总爱远眺那漫山遍岭的山茶花。

你看哟!那漫山遍岭的山茶花开得那么鲜艳,那么红火。阳光一照,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耀 跃);微风一吹,叉好像千万面旗(织 帜)在飘扬。

我酷爱山茶花,常常想:它怎么红得那么绚烂夺目?

后来,我从一位放牛伯伯那里听到了这样一个传说。

从前,这一带的山茶花全是白的",纯净透明;像水晶一样。红军路过这儿时,跟敌人交上了火。一场血战后,敌人被歼灭了,红军一位女卫生队长挂了重(彩 采),部队北上之前,把她托给农民协会照顾,藏在附近一个山洞里养伤。后来,敌人顺着血迹抓到了这位红军女战士,万恶的匪徒绑着她游乡示众,一滴滴鲜血洒遍了条条山梁。

第二年春天,这山村开遍了鲜红鲜红的山茶花。人们说,那是红军女战士的殷殷血迹。

我把这动人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的眼睛湿润了,晶莹的泪珠滴在胸前(漂 飘)拂的红领巾上……

1.用“/”划掉括号里使用不正确的字。

2.依据短文内容简要回答问题。

(1)小山村的山茶花原来是什么颜色?

(2)现在小山村的山茶花开得怎样?

(3)传说中山茶花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从文中找出两个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句子,画上“ ”,再填空。

(1)把_______ _比做 。

(2)把___ _比做___ _。

4.用一句话概括出你读了这篇短文后的感受。

参考答案:1.跃 织 采 漂

2.(1)全是白的,纯净透明,像水晶一样。

(2)那么鲜艳,那么红火。

(3)红军女战士的殷殷血迹洒遍了条条山梁,第二年这山村开遍了鲜红鲜红的山茶花。

3.比喻句:阳光一照,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耀。

这一带的山茶花全是白的,纯净透明,像水晶一样。

(1) 山茶花 红星

(2)山茶花 水晶

4.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好好珍惜。(答案不唯一)

阅读答案0400字篇15

①在伦理道德的范畴中,谦虚一向被认为是美德,应该扬;而虚伪则一向被认为是恶习,应该抑。

②然而,究其实际,二者间有时并非泾渭分明,其区别间不容发。谦虚稍一过头,就会成为虚伪。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体会的。

③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提倡谦虚最早的国家。在中国最古的经典之一的《尚书·大禹谟》中就已经有了“满招损,谦受益,时(是)乃天道”这样的教导,把自满与谦虚提高到“天道”的水平,可谓高矣。从那以后,历代的圣贤无不张皇谦虚,贬抑自满。一直到今天,我们常用的词汇中仍然有一大批与“谦”字有联系的词儿,比如“谦卑”、“谦恭”、“谦和”、“谦谦君子”、“谦让”、“谦顺”、“谦虚”、“谦逊”等等,可见“谦”字之深入人心,久而愈彰。

④我认为,我们应当提倡真诚的谦虚,而避免虚伪的谦虚,后者与虚伪间不容发矣。

⑤可是在这里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拦路虎:什么叫“真诚的谦虚”?什么又叫“虚伪的谦虚”?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简直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掌握一个正确的分寸难于上青天。

⑥最突出的"是因地而异,“地”指的首先是东方和西方。在东方,比如说中国和日本,提到自己的文章或著作,必须说是“拙作”或“拙文”。在西方各国语言中是找不到相当的词儿的。尤有甚者,甚至可能产生误会。中国人请客,发请柬必须说“洁治菲酌”,不了解东方习惯的西方人就会满腹疑团:为什么单单用“不丰盛的宴席”来请客呢?日本人送人礼品,往往写上“粗品”二字,西方人又会问:为什么不用“精品”来送人呢?在西方,对老师,对朋友,必须说真话,会多少,就说多少。如果你说,这个只会一点点儿,那个只会一星星儿,他们就会信以为真,在东方则不会。这有时会很危险的。至于吹牛之流,则为东西方同样所不齿,不在话下。

⑦可是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我认为,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虚怀若谷,如果是真诚的话,它会促你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有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康有为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他自称,年届而立,天下学问无不掌握。结果说康有为是一个革新家则可,说他是一个学问家则不可。较之乾嘉诸大师,甚至清末民初诸大师,包括他的弟子梁启超在内,他在学术上是没有建树的。

⑧总之,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

1、选文中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③—⑦段论证过程中的三个层次。(6分)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选文①②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提出文章的论述的话题。

B、选文第⑦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列举康有为的例子具体论证“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往往不能进步”的观点,有说服力。

C、选文第⑦段中“可是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我认为,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这句话运用了设问,仅仅是起到提醒注意的作用而已。

D、“间不容发”一词准确突出谦虚与虚伪之间距离很小。

答案:

1、谦虚是美德,但必须出之以真诚,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2分)

2、谦虚是中国的传统美德(2分);东西方对谦虚的不同态度(2分);如何把握谦虚的分寸(2分)。

3、C(3分)

阅读答案0400字篇16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子

B、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C、腰白玉之环:腰佩,用作动词

D、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久而乃和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今虽耄老,未有所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今诸生学于太学受任于败军之际

D、以衾拥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将“余”与“同舍生”的求学对比,表现作者求学勤艰,乐以忘忧。

B、选文第二段用排比写“同舍生”求学之便,强调了天资和求学条件的重要性。

C、选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

D、作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感情真挚诚恳。

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C

3、B

4、①住旅馆,主人每天供应我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②不必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意对即可)

阅读答案0400字篇17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下列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文中的加粗词语。

①怠:________

②俟:________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计日以还/主人日再食

②益慕圣贤之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或遇其叱咄/或王命急宣

④不敢出一言以复/闲静少言

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段,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最终能学业有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懈怠,放松

②等待

2.③

3.①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阅,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及时归还。

②有时遇到老师的训斥,我就态度愈加恭敬,礼数愈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来争辩

4.他有刻苦好学的精神,也能够博览群书,虚心求教于老师。(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阅读答案0400字篇18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1—5题。

⑴“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⑵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

⑶“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我小声地说。

⑷“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⑸“我把它收起来了。

⑹“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⑺“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⑻“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⑼“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⑽“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⑾“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⑿“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⒀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⒁“您已经给我了。

⒂“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⒃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⒄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颧。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⒅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⒆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1、第⑶段中“突然”一词渲染了什么气氛?从中可以看出“妈妈“我”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已经说明了把羚羊诨给了“最好的朋友”,“妈妈”是怎样对待的?应怎样理解“坚定”一词?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与妈妈的不同。你认为爸爸对此的态度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⑶段中写景的句子是哪一句?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⒅段中画线句子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紧张气氛;妈妈心慌、我惊吓。

2、什么“最好的朋友”,妈妈一句也听不进去,心里只知羚羊木雕贵重、不知友谊珍贵。坚定:固执生硬。她是重财轻义的人。

3、虽然爸爸的声音平静,但说的话似是而非,他的.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也是重财轻义。

4、月亮出来了冷冷的。烘托心情的哀伤。

5、“我”对朋友反悔,是由于父母的逼迫,是不得已的事,爸爸妈妈只看重名贵的东西,不理解子女的心,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尊重孩子的友爱,实在是不应该的。

(意思对即可)

阅读答案0400字篇19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一个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一个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20.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分)

答:

21.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3分)

答:

22.简要概括⑥—⑧段的论证过程。 (4分)

答:

参考答案:

20.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评分:2分)

21.观察、劳动、读书、做一个好公民等四个事例。意在阐明,只有在“知”的基础上通过“行”去养成某种习惯,才能算是具有了某种能力。 (评分:本题3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

22.第⑥段,承接上文的举例论述,进一步阐述在知的基础上培养习惯的重要;第⑦段,举出反面的例子证明能力和习惯的关系;第⑧段,进行小结,再次强调养成种种习惯的重要。 (评分:共4分,每段1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

阅读答案0400字篇20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1.第①段刻画了我的什么心理?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2、万芳的突然不见与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心理变化,可文段中并没有描述她的心理活动,你能用一两句话万芳的所想吗?

3、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段对人物描写运用了哪些方法?

5、为什么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6、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果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②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③我手里搭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7、与第一段中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相照应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8、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想一想,妈妈的眼睛是什么样的眼神?

9、爸爸妈妈执意让我取回羚羊,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10、课文与第③段文字相照应的是哪一段?

参考答案:

1、无可奈何、被逼无奈等

2、示例:我俩是好朋友,她不会无缘无故反悔,我怎能这样对她呢?

3、这句话是自然环境的描写,用来烘托人物的心情。冷冷的月光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境。

4、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5、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6、揭示了大人们的狭隘、重财轻义的观念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严重伤害,留下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7、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8、应该是有恐慌、焦急、气恼和期盼的眼神。

9、同意奶奶的观点。奶奶更懂道理。她也知道羚羊贵重,但是,她更懂得执意让孩子取回羚羊,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多不好,对孩子间的感情影响多不好,对两家大人之间的关系多不好。她把情义看得重于财者物是深明情理的。

10、课文倒数第3段: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咱俩还是好朋友’。

阅读答案0400字篇21

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共11分)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节选自《<论语>十则》)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腰:(2)知:

2、翻译下列语句。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甲】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

【乙】段则是典型的________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

4、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5、请结合【甲】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3分)

阅读答案:1、(1)腰:腰佩。(2)知:通“智”,聪明。

2、(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2)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体会、发现,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

3、对比 语录

4、【甲】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示例:作者身处锦衣玉袍的富家子弟中,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因为他内心有精神的安慰和思想的寄托,反而能够更加勤奋的学习。这就是对自我的反省。

阅读答案0400字篇22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我不愿时时落泪。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象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这是个乐趣,摸住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菊秧被砸死者约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1、如此循环的如此是什么意思?

2、此是指?

3、我为什么要感谢花草?

4、文中提到什么养花的乐趣?

参考答案:

1、如此就是像这样的意思。

2、此指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先写一会儿再到院子里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然后再出去……

3、因为在培育花草的同时,作者也得到了锻炼,尤其是身体上的。

4、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这两句话直接道出养花的乐趣,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作者对养花乐趣的总结十分辩证,耐人寻味。喜和忧、笑和泪、花和果、香和色,既一一相对又紧密联系。欣赏自己养的花,和观赏他人养的花,感觉是不大相同的,因为欣赏自己养的花,就是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种自豪感和期待之后的成功感、欣慰感。这段话表现了作者高尚的养花情趣。

阅读答案0400字篇23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无陇断焉 B 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D 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1分)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2分)(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

2.(2分)D

3.(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4.(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6.(2分)【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7.(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

8.(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阅读答案0400字篇24

你见过山茶花吗? 山茶花,真是美极了。有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墨色的……有的一棵树..

你见过山茶花吗?

山茶花,真是美极了。有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墨色的……有的一棵树上就有好多种颜色,甚至一朵花上就色彩缤纷。譬如山茶的白吧,那是怎样的白呀!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清凉入人心脾,但又不会刹那间消失,难于把握,而是静静地呈现在你眼前,让你赏个够。再如那墨茶,如果以为是一团墨,那就大错特错了,那是丽日下千尺深潭的深沉,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那粉红的呢?也许只有九天的轻绡(xiāo :丝织品),才可以比拟吧……山茶花的花形也很美。有潇洒地舒展着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即使闭上眼,你还是会感受到:啊,美啊……

有一次 我问一位老农 山茶花为什么这么美 他乐呵呵地说 你没看到山茶骨朵的那股特别的劲儿

我这才注意起花骨朵来。果真特别!一般的花,开放前不久才打骨朵。山茶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来年新花的骨朵。原来山茶的骨朵是这样一月又一月,一季又一季地积蓄着,下的功夫这么大,花的力气这么多,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

啊,山茶的骨朵,好一股特别的劲儿。

1、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2分)

2、“ ~~ ”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1分)

3、用“‖”把第二自然段按“总分总”分为三层。(3分)

4、写出第四自然段的段意。(3分)

5、依据短文内容简要回答问题。(12分)

(1)文中写山茶花的美,先写 美,再写 美。

(2)山茶骨朵的特别表现在 。

(3)山茶开的花很美的原因是 。

(4)文中写山茶花的白,和高山飞瀑一样的是,不一样是 。

6、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山茶花》答案

1、,: “ ? ”: “ ? ”(2分:错一个扣0.3分)

2、画“山茶花的花形也很美”(1分)

3、第一层:第一句:第二层,第二句;第三层:最后一句。(3分:每层1分)

4、山茶花的花骨朵很特别。(3分)

5、(1)颜色 形状

(2)花一谢就冒出来年新花的骨朵

(3)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地积累

(4)晶莹,清凉入心脾;不会刹那间消失(12分:每空2分)

6、对山茶花的赞美喜爱(2分)

阅读答案0400字篇25

生活像一幅画,五彩bān lán( ),让我们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jǔ jué( ),学会欣赏。品评每一朵牡丹与茉莉,国色天香与暗香浮动自是不同的境界;联想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既使天又刮风,天又下雨,也潇洒而??;咀嚼生活的平凡和伟大,豪迈壮阔是大海的生活,悠闲灵动则是小溪的生活;欣赏月亮的阴晴圆缺,欣赏世间的悲欢离合,每一种景致都是一种美,每一种感悟都是特别的收获。

(1)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bān lán( ) jǔ jué( )

(2)①解释划线的词。坦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段文字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仿照上面文字中画线句子,给“欣赏”再续写一个句子。

欣赏____________,欣赏____________,每一种____________,每一种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斑斓 咀嚼

(2)①形容心里平静,没有顾虑的样子。 ②既改为即;至改为致。

(3)“略”。

阅读答案0400字篇26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⑵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⑶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⑷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B.当余之从师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D.足肤皲裂而不知 佣者笑而应曰 (《陈涉世家》)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⑴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3分)

翻译:

⑵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3分)

翻译:

9.下列各项内容全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 )(3分)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④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⑥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答案】

6.走—跑 卒—最终、终于 俟—等待 援—提出(1词1分,共4分)

7.B(B项均为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分别译为“向”、“在”;C项分别译为“因”、“用来”;D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3分)

8.(共6分)⑴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3分。“德隆望尊”1分,“辞色”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⑵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3分。“被”1分,“腰”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9.C(3分)

(20xx年四川泸州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答案0400字篇27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6-7题(8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中?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盖。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7.甲文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和乙文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回答两点即可)。(4分)

【答案】

6、(4分)

(1)(我)抬头看它们(或蚊子),脖子因此(变得)僵硬了。

(2)(我)背着箱子,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

7、(4分)第1问示例:趣:①把叫声如雷的蚊子看作在空中飞舞的群鹤(或: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②把冲烟飞鸣的蚊子看作青云白鹤的景象(或: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1分)乐指读书(或从师求学)。(1分)

第2问示例:①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发现乐趣。②保持一颗好奇心,善于从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③展开联想、想象,让平凡的事物变得神奇、有趣。④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⑤能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艰苦的生活。

阅读答案0400字篇28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中考预测】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答: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答: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3.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答: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4.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意象:春潮、 雨、 野渡、 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闲适的胸襟

5.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6.作者用哪句诗句表达了坚守节操的志向? 答: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7.最后一句中哪个动词用得极妙,又妙在哪里?

答:横这个字用的妙,舟自横写出了当时船只的随意停泊,也写出了当时作者的心情是进退两难的:当时想要辞官隐退,却又被逼无奈又无法辞官,写出了诗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阅读答案0400字篇29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1)请简要分析“雨打江南树。一夜开无数”这两句景物描写。(3分)

【答案】(1)飘飘洒洒的细雨,飘打着静默在烟雨江南的树枝上,在春雨的滋润下,一夜之间,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春天来到了。(1)(2)这两句写出了朦胧、湿润,富有生气的初春景色。(3)表现出了作者对春景的喜爱之情。(1点1分,共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的景物形象。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春雨对花、树的滋润,使它们表现了勃勃生气,表达了此人对春景的爱惜。也为下文写春暮埋下伏笔。

考 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请结合词的内容分析“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这一细节描写。(4分)

【答案】(1)该细节是对此人的动作描写。(2分)(2)作者见春将暮,无可奈何,只好把希望寄托东风身上。他端着酒杯,向东风祈祷:东风呀,你继续地吹吧,不要匆匆而去。他知道,只要东风浩荡,春意便不会阑珊。(1分)(3)通过这一举动,使词人的惜春之情、留春之意、伤春之感跃然纸上。(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词的细节描写。考生具体分析出该细节是属于动作描写,描写的目的是为了表现词人内心的情感。根据前一句可知,春天已经逐渐远去,它的逝去影响了词人与友人的赏春,由此,引发了词人的惜春之情,伤春之感。

阅读答案0400字篇30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卜算子·咏梅》,完成4~5题。(6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句“驿外”“断桥”说明梅花生长环境恶劣,体现它寂寥孤独的生存状况。

B、“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生命的历程。

C、“已是黄昏独自愁”,运用夸张手法写梅花暮雨黄昏的愁苦,表现处境的悲凉。

D、词的下片写梅花无意争春,却惹来众芳嫉妒,饱受摧残碾为尘埃,仍香气不改。

5、整首词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二、阅读(70分)

(一) (6分)

4、 (3分)C (说明:“夸张手法”错误,是“拟人手法”)

5、 (3分)采用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1分)。全词借饱受摧残、香气犹在的梅花,(1分)抒发自己虽屡遭排斥仍坚持正义、孤高傲世(或:忠贞不渝、矢志不渝、独立不倚等)的情怀。(1分) (意对即可)

阅读答案0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4分)军 城 早 秋严武(唐)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上一篇:抗击疫情总结
下一篇:阅读答案0
下载全文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