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范文网 > 作文 > 作文素材 > 阅读
阅读答案030篇 word A4格式

阅读答案0

阅读答案0怎么写?下面是我们九月范文网阅读频道给大家精编的30篇关于阅读答案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阅读答案01000字篇1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②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③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

注:①铨:作者蒋世铨的自称。②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③扑:打。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______________

(2)援疑质理 质:______________

(3)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______________

(4)吾母垂涕扑之 涕:______________

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烨然若神人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B.以衾拥覆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C.教之为吟哦声 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令跪读至熟乃已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13.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_(只填序号)(1分)

①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古时男子18岁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进入成年。

②经,这里指经书。我们常说的“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4.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作者谨于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

B.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文章情感真挚,循循善诱。

C.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同时,也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

D.两篇选文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学习要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乙文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4分)

(1) 假:借 (2)质:询问

(3)被:同“披”,穿着(4)涕:眼泪

12.( B )(2分)

13.①(只填序号)(1分)

14.( C )(3分)

15.(4分)

(1)译文: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2)译文: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

阅读答案01000字篇2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①。(《论语·公冶长》)

③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

【注】①怨是用希:是用,因此;希,通稀。

(1)孔子提出了哪些远怨的方法?请简要概括。(2分)

(2)在品德修养上,孔、孟为什么都主张反求诸己,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9.(1)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②不计较过去的仇怨。(每点1分)

(2)反求诸己,就是自我反省。因为孔子认为多责备自己就可以大大减少别人对自己的怨恨,孟子认为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从自身找原因。(孔、孟的理由各2分)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②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③孟子说:爱别人,别人不来亲近,就要反问自己仁的程度;治理别人却治理不好,就要反问自己智的程度;礼貌待人,别人却不理睬,就要反问自己恭敬的程度。行为有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要反过来求问自己。

阅读答案01000字篇3

生活像一幅画,五彩bān lán( ),让我们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jǔ jué( ),学会欣赏。品评每一朵牡丹与茉莉,国色天香与暗香浮动自是不同的境界;联想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既使天又刮风,天又下雨,也潇洒而??;咀嚼生活的平凡和伟大,豪迈壮阔是大海的生活,悠闲灵动则是小溪的生活;欣赏月亮的阴晴圆缺,欣赏世间的悲欢离合,每一种景致都是一种美,每一种感悟都是特别的收获。

(1)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bān lán( ) jǔ jué( )

(2)①解释划线的词。坦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段文字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仿照上面文字中画线句子,给“欣赏”再续写一个句子。

欣赏____________,欣赏____________,每一种____________,每一种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斑斓 咀嚼

(2)①形容心里平静,没有顾虑的样子。 ②既改为即;至改为致。

(3)“略”。

阅读答案01000字篇4

(20xx孝感市)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题目。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 请见之

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4.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B

2、D

3、①鞭策它,不按准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分点:策,鞭策,鞭打;尽,竭尽,使充分发挥,译为“充分发挥”亦可)

②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得分点:见,接见,召见;使,命令,派遣)

4、开放题,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答案01000字篇5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共20篇,是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宋代学者朱熹把《论语》、______、《大学》、《中庸》四部著作合称为“四书”。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诲女知之乎!()

(4)是知也。()

3、理解性默写。

(1)请写出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告诉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待人,推己及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你的生活学习实际,选择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孟子》

2、(1)yuè愉快的意思

(2)yùn生气,发怒。

(3)rǔ同“汝”,人称代词你。

(4)zhì同“智”。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孔子说:学习了并且能够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5、“略”。

阅读答案01000字篇6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一个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一个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20.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分)

答:

21.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3分)

答:

22.简要概括⑥—⑧段的论证过程。 (4分)

答:

参考答案:

20.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评分:2分)

21.观察、劳动、读书、做一个好公民等四个事例。意在阐明,只有在“知”的基础上通过“行”去养成某种习惯,才能算是具有了某种能力。 (评分:本题3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

22.第⑥段,承接上文的举例论述,进一步阐述在知的基础上培养习惯的重要;第⑦段,举出反面的例子证明能力和习惯的关系;第⑧段,进行小结,再次强调养成种种习惯的重要。 (评分:共4分,每段1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

阅读答案01000字篇7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 “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B、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C、第三句中 “更催”二字暗示战事紧张,形势不容乐观。既显示出战场上将士们的急迫,也表现了战斗的艰难。

D、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C

2、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阅读答案01000字篇8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解释加点的词。(4分)

(1)项为之强 (2)常蹲其身

(3)以丛草为林 (4)盖一癞蛤蟆也

7.翻译句子。(2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8.“物外之趣”有哪几件事?作者是怎样产生“物外之趣”的?(5分)

9.根据上文内容说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3分)

答案:

6.(1)同“僵”,僵硬。(2)这里指自己。(3)把……当做……(4)原来是[(1)通假字的解释,一定要先答出所通的字,然后再解释意义。(2)“其”是文言虚词,要注意其语境义。(3)“以……为……”是文言固定句式。(4)“盖”是古今异义词,要识记它的古义。]

7.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

8.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事;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作者观察细致,想像奇特。(概括事件,可采用“什么+怎么样”或“谁+做什么”的格式。)

9.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善于观察、富有想象力等。

阅读答案01000字篇9

羚羊木雕(节选)

张之路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 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_______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地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我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_______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1、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1)“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______(好奇、奇怪、惊奇)地看着我。

(2)她把羚羊_______(放、搁、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

2、爸爸妈妈执意让“我”要回羚羊,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请说说这样做有什么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这一段刻画了“我”的什么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抄写在下面,试分析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你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奇怪

(2)递

2、破坏了孩子之间的友谊,伤了孩子的心,影响了两家之间的关系。(意对即可)

3、无可奈何、被逼无奈。(意思对即可)

4、月亮出来了,冷冷的。烘托出“我”当时悲凉、孤独、寂寞的心情。

5、写出了这件事对 “我”的心灵的伤害,可是“我”的反悔是被父母逼的。(意思对即可)

阅读答案01000字篇10

(三)文言文阅读(16分,11—13每小题3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至合,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差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宋学士濂,洪武中以文学承宠渥最久,后以老致仕,每值万寿节"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级踬焉。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濂稽首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已而,入宫。上食,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蔬?"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久之,其孙慎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可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乃免。

(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

【注】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思泽。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陟∶登。踬∶跌倒。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

B、犹幸预君子之列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好的人

C、上感悟,遽起遽∶立即,匆忙

D、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左右∶侍从,近旁的人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B、以中有足乐者以资冥福

C、况才之过于余者乎命即其家斩之

D、其有疾乎其真无马邪

13、下列对文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和"笔记"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甲文中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乙文中的"笔记"则是随笔记录之言,属野史类史学体裁。

B、甲文宋濂详细讲述了自己年轻时借书求师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目的.是勉励后辈要珍惜良好的学习条件,专心治学。

C、乙文朱元璋在孝慈皇后的劝谏下,两次免了宋濂的死罪。孝慈皇后前后两次劝谏的方式如出一辙。

D、甲文以记叙为主,兼以议论,对比鲜明,很有说服力;乙文主要通过对朱元璋的语言、动作描写,生动传神的刻画了他复杂的性格。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答案:

11B12D13C

14、(1)如果他们学业有不精通的,品德有没有养成的,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怎会是他人的过错呢?

(2)(皇上)又派使臣去他家查看,(发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

阅读答案01000字篇11

阅读《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①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②,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③。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论语·颜渊》)

[注] ①达:通达,显达。②闻:有名望。 ③下人:下,动词。对人谦恭有礼。

(1)子张与孔子对达的看法有何区别?(2分)

(2)请简要分析孔子在回答子张时所阐述的观点。(4分)

参考答案:

9.(6分)

(1)子张注重表面名声,而孔子更注重品德和礼义。(2分。意思对即可)

(2)[示例]孔子从内在修养和对待他人等方面,提出了士只有做到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体察人情、不慕虚名,才算的事是真正的通达。(4分)

[参考译文]

子张问:士怎样才可以叫做通达?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在国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声。孔子说:这只是(虚假的)名声,不是通达。所谓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对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就可以在国君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至于有(虚假)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的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但他无论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会有名声。

阅读答案01000字篇12

我和七个旅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到达南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那些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孵化小龟的巢穴,我们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太平洋绿龟的"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及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巢而出,争先恐后地爬向大海。只是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它们稍不留心便可能成为鹰等食肉鸟的食物。

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我们很快就发现一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踯躅不前时,一只鹰突然飞过来,它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我和同伴们紧张地看着这一幕,其中一个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议论。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幼龟,把它引向大海。那只鹰眼看着到手的美食被抱走,只能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却使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赛的幼龟从巢里鱼贯而出。事实很快使我们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现在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挡,成百上千的幼龟,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

“天啊!”我听见背后有人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这时,几十只幼龟已成了鹰、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我们的向导赶紧下头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P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

一切都过去以后,几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欢叫声响彻云霄。

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前进。似乎在这群人中间,一切都寂然静止了。终于,向导发出了悲叹:“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1.第11、12自然段写“一切都过去以后”的情景,此时,可以用、、等词语来形容食肉鸟的心理,用、、等词语来形容人们的心理。

2.短文中“自然之道”指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自然之道?

3.“我们”的“过错”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过错”?

4.结合实例,写出你对“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理解。

参考答案:

1.酒足饭饱大快朵颐饱食餍足心满意足心满意得满心欢喜兴高采烈心惊胆战喜出望外

2.比如猫吃鼠。指的是自然界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规律,文中指鹰等食肉鸟啄食幼龟,幼龟成长中注定要遭遇这样的危险。

3.提示:对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过”,回答时不能仅仅从表面上谈“我们”不了解“自然之道”,而要谈得更深刻些,也就是人必须尊重自然,不能一味按照人自己的主观意愿去改造自然,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4.提示:结合短文主旨,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阅读答案01000字篇13

【甲】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惩山北之塞( )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3)方磨铁杵( ) (4)媪自言姓武(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 B.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C. 杂然相许 吴广以为然 D. 以君之力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 【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_ ”(用原文回答)(2分)

5.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______________。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一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______________【事例】______________

6.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和李白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2分)

参考答案:

1.(1)苦于(2)通“返”,往返(3)正在(4)说

2.D

3.(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4.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5.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 孔子/韦编三绝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0.5分)

6、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阅读答案01000字篇14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未给我的。它一直 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苦了。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 )(A.盯 B.看 C.望)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_______地点燃一支烟,_______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_______,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朋友]!

1.选择恰当的词填在在括号里。

2.在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在横线上。

A.慢慢 B.静静 C.平静

3.爸爸、妈妈对”我”送掉羚羊这件事的反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说:“要不我和你一起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选择最佳答案( )

A.怕“我”一个人出门胆小,要陪“我”去。

B.怕“我”有情绪,陪我去,可以减轻“我”的反感。

C.说是“一起去”,实是逼“我”去,非要讨回羚羊不可。

D.“一起去”说明事态的严重性,告诫“我”千万不能把贵重东西送人。

5.“我”是不是真的“没有理由了”呢?你的看法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她是我最好的朋友”这句话为什么妈妈听不进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期末题 答案1.A

2.B A C

3.相同:都要我把羚羊要回来。

不同:妈妈严厉,步步进逼,咄咄逼人;爸爸则貌似“平静”实则冷酷地讲道理。

4.C

5.从“没有经过父母的允许”的角度说,“我”确是“没有理由了”;但如果从要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友情来说,却不是没有理由的。

6.因为妈妈心里只知羚羊贵重,不知友谊珍贵。

阅读答案01000字篇15

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共11分)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节选自《<论语>十则》)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腰:(2)知:

2、翻译下列语句。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甲】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

【乙】段则是典型的________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

4、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5、请结合【甲】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3分)

阅读答案:1、(1)腰:腰佩。(2)知:通“智”,聪明。

2、(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2)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体会、发现,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

3、对比 语录

4、【甲】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示例:作者身处锦衣玉袍的富家子弟中,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因为他内心有精神的安慰和思想的寄托,反而能够更加勤奋的学习。这就是对自我的反省。

阅读答案01000字篇16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录 毕 走 送 了 不 敢 销 逾 约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 嗜:___________

(2)弗之怠弗:___________

(3)宋濂尝与客饮 尝:___________

(4)间问群臣臧否 臧: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然,卿不朕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

(1)爱好

(2)不

(3)曾经

(4)善,好

3.

(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4.“略”。(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阅读答案01000字篇17

文言文阅读。

《论语》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⑥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吾日三省吾身。( )

(2)学而不思则罔( )

(3)死而后已( )

(4)勿施于人( )

2、翻译文中两个划线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反省 (2)迷惑 (3)停止 (4)强加、施加

2、(1)别人对我不了解、不理解,我并不生气;能做这样的人,不就是君子吗?

(2)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意对即可)

3、“略”。

阅读答案01000字篇18

山茶花

你见过山茶花吗?真是美极了。有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墨色的等等。有的一株树上就有好多颜色甚至一朵花上就色彩缤纷。譬如山茶花的白吧,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片一样晶莹、一样沁入人的心脾。但它又不会刹那消失,难于把握,而是静静的呈现在你眼前,让你观赏个够。再如那墨茶,如果认为是一团黑,那就大错特错了,那是日丽下千尺清潭的深沉,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那粉红的呢?也许只有九天的织女用早晨的红霞和晴午的白云在天机上织的轻绢,才可以比拟吧……山茶花的花形也很美,有潇洒的舒展着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和八角形的花,大小疏密排列有致。即使闭上眼,你还是会感受到:啊!多美啊……

有一次,我问一位老花农:“山茶花为什么这样美啊?”他乐呵呵地说:“你没有看到山茶花骨朵的那股特别劲?”

我这才注意到山茶骨朵来,果真特别!一般的花,开春才打骨朵。山茶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来年新花的骨朵。原来山茶花的骨朵是这样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地准备着,下了那么大的功夫,花了那么大力气,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

啊!山荼的骨朵,好一股特别劲!

《山茶花》阅读题题目

1.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繁多而凌乱( ) 赞叹欣赏( ) 晴朗的晌午( )

轻软的生丝织成的绸子( ) 神情姿态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

2.文章可以分两部分,用“‖”在首段标出。

3.划分第一自然段的层次,用“/”标出。

4.第二自然段对上下段起着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5.用“_____”画出山茶花骨朵特别之处的语句。

6.填空。

文章以瀑布溅出的水片来比喻白色的山茶花,突出它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文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茶花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深情地赞颂了山茶花的________________与山茶花骨朵的________________。

7.“原来山茶花的骨朵是这样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地准备着,下了那么大的功夫,花了那么大力气,开出的花怎么能不美呢?”读了这句话以后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茶花》阅读题答案

1.色彩缤纷 观赏 晴午 轻绢 潇洒

2.“略”

3.“略”

4.承上启下

5.“略”

6.形状 颜色 花朵 骨朵 美丽 品质

7.“略”

阅读答案01000字篇19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 《童趣》节选自《 》 ,作者是清代的 。(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①见藐小之物( ) ②项为之强( )

③徐喷以烟( ) ④盖一癞虾蟆 ( )

小题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②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4:、 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作者小时候为什么经常会有“物外之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沈复。(2分)

小题2:①的 ②通“僵”僵硬 ③用 ④原来是 (4分)

小题3:①(它)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就都被它吞下去了。(2分)

② (我)捉住虾蟆,鞭打它几十下,驱赶它到别的院子了。(2分)

小题4:富有生活情趣,充满想象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3分)

阅读答案01000字篇20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4分)

军 城 早 秋

严武(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5——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其寓意是什么?(2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分)

15.(1)其寓意是指边境局势的紧张;敌我交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战事紧迫。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些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些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阅读答案01000字篇21

23.请将下面的词语正、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格中。(2分)

温馨眷念

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答:

25.选文标题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6.选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27.选文第⑨段划线句“似一棒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

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答:

28.选文第⑦段运用了插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9.小岩毕业时,“我”作为老师,曾为他写过一段临别赠言,表达了对他的感激和祝福之意。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以“我”的口吻写出这段赠言。(3分)

阅读答案01000字篇22

《雨之歌》

①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②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③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④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⑤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⑥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

⑦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⑧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1.写出第⑤段中的韵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为什么“我哭”、“山河乐”,“我掉下来”花草“绽笑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中诗人连用两组排比句,将“雨”同“爱情”进行了类比,请结合课文,谈谈他是怎样“何其酷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道”、“了”、“抱”

2.雨下得山河水涨浪高,呈现出“乐;雨“掉”下来才能“风调雨顺”,满足了花草的需要,因而“绽笑脸”。

3. A.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B.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

4.①雨是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爱情不只包括情感传递,更意味着奉献;②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着一个循环,正如爱情在人类世界中意味着一个循环,它滋润生命,传递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

阅读答案01000字篇23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

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 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11、作者在短小的篇幅里分别用了哪几种形象来描绘雨?(2分)

12、雨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作者借雨歌颂了什么?(2分)

13、你是怎样理解“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这句话的? (2分)

14、为什么“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根据第三段文意回答。(2分)

15、用一句话概括1-4段的内容。(2分)

16、解释第六段中“吻”和“拥抱”在文中的意思。(2分)

17、这首散文诗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1.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

12.雨是一位奉献者和使者,歌颂了无私的爱与奉献精神。

13.(开放题,自由理解)

14.下了雨,河水涨了,可以浇灌田野、花草。

15. 雨水滋润了大地

16.指雨水浇灌花草、树木。

17.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奉献者的赞美。

阅读答案01000字篇24

云,是变幻莫测的。夏天的云,最为迷人。

你瞧!早晨,①碧蓝的天上衬着几朵雪白的云朵,好像是一只只活泼的小山羊。几只小鸟从它们的身上掠过,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跟它们打招呼,交朋友。

黄昏到了,云儿们都变身成了火烧云,这次不仅仅只有一种颜色,有黄、红、紫……各种颜色。啊!那边有一只凶猛的狮子在追杀一只小白兔,那只小白兔忽然转了个弯,就不见了,那只狮子也不知去哪儿了。哇!那边的云变成了紫红色!那条长长的云仿佛一根仙女的紫丝带,我真想用一架高级摄像机给它拍下来。大地一片金灿灿,每一件事物都变成了金色。

暴雨前的云又换了一张脸,变得凶神恶煞。顿时,②天空乌云密布,这儿一片,那儿一片,好像天要塌下来了。忽然,轰隆一声,雷在天空中清晰地闪了一下。过了一会,来了一场倾盆大雨。美丽的云彩顿时消失了,只有一些黑色的云布满了天空,不知是谁把墨汁打翻了,害得白云变成了乌云!

不久,天上又出现了迷人的白云。夏天的云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我爱夏天的云!

(1)画线的句子①和句子②,哪一个是比喻句?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描写了哪几种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云( )的特点。

A、形状多

B、变化快

C、颜色多

(4)短文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请你按照这个结构,用“//”给短文分段。

(5)全文突出了云怎样的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句子①是比喻句,把云比成了小山羊。

(2)短文描写了早晨的浮云、黄昏的火烧云、暴雨前的乌云三种云。

(3)B

(4)第一自然段后画“//”,第四自然段后画“//”,第五自然段后画“//”。

(5)全文突出了云变化多端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夏天的云的喜爱之情。

阅读答案01000字篇25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夯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载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媵人持汤沃灌

(2)腰白玉之环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同舍生皆被绮绣 ( )

(2)主人日再食( )

(3)右备容臭( )

(4)温袍敝衣(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依次从_______、住、食;________四方面写出了求学的________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动摇作者的求学意志,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一处用原文语句回答)

5.【材料链接】

以下是《送东阳马生序》删节内容的部分译文:

(马生)等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没有受冻挨饿的忧患;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波劳碌之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得不到解答,探求学问而得不到收获的情况;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

由链接的材料可以看出,马生的学习条件十分优越,那么,作者把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告诉他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媵人/持汤沃灌

(2)腰/白玉之环

2.(1)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2)每天

(3)气味,这里指香气

(4)破

3.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4.行(走)衣(穿)艰苦(艰难)以中有足乐者

5.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勉励马生要珍惜眼前优越的学习条件,以读书为乐,勤奋学习。

阅读答案01000字篇2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私拟作群鹤舞空

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1)项为之强( )

(2)为之怡然称快( )

(3)以虫蚁为兽( )

3.用自己的话说说“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这篇短文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会对捉到的癞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私拟作/群鹤舞空

2.(1)同“僵”,僵硬

(2)安适、愉快的样子

(3)当作

3.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似的冲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意对即可)

4.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5.因为这只癞蛤蟆吞掉了我观兴正浓的二虫。

阅读答案01000字篇2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有朋自远方来()

A.从

B.自己

C.主动

(2)人不知而不愠()

A.恼怒

B.烦恼

C.熟识

(3)温故而知新()

A.原因

B.旧的,学过的

C.事故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朗读下面几句话,看用哪种语气才恰当。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

②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

4.根据提示填空。

(1)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培养宽厚胸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A

(2)A

(3)B

2.D

3.①反问语气

②陈述语气

4.(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阅读答案01000字篇28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1.第①段刻画了我的什么心理?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2、万芳的突然不见与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心理变化,可文段中并没有描述她的心理活动,你能用一两句话万芳的所想吗?

3、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段对人物描写运用了哪些方法?

5、为什么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6、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果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②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③我手里搭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7、与第一段中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相照应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8、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想一想,妈妈的眼睛是什么样的眼神?

9、爸爸妈妈执意让我取回羚羊,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10、课文与第③段文字相照应的是哪一段?

参考答案:

1、无可奈何、被逼无奈等

2、示例:我俩是好朋友,她不会无缘无故反悔,我怎能这样对她呢?

3、这句话是自然环境的描写,用来烘托人物的心情。冷冷的月光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境。

4、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5、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6、揭示了大人们的狭隘、重财轻义的观念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严重伤害,留下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7、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8、应该是有恐慌、焦急、气恼和期盼的眼神。

9、同意奶奶的观点。奶奶更懂道理。她也知道羚羊贵重,但是,她更懂得执意让孩子取回羚羊,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多不好,对孩子间的感情影响多不好,对两家大人之间的关系多不好。她把情义看得重于财者物是深明情理的。

10、课文倒数第3段: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咱俩还是好朋友’。

阅读答案01000字篇29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如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划线的“子曰”的“子”在这里指的是谁?他是什么时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①说__________;②省__________;③信__________;④女__________;

3.对“人不知而不愠”翻译正确的是( )

A.人们是不了解(情况),因而(他们)不会恼恨。

B.人们不知道,我不会恼恨。

C.人们不聪明,因而不会恼恨。

D.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

4.翻译下面句子。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语言精炼,含义丰富,耐人寻味。写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 春秋

2.①愉快;②反省;③真诚、诚实;④同“汝”你

3.D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5.“略”。(此题答案不唯一)

阅读答案01000字篇30

阅读《童趣》选段,完成下面各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项()为之强()

徐()喷以()烟

2.翻译下列句子。

见渺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趣

(2)昂首观之()

(3)为之()怡然称快

4.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并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张开对着,向着

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羽毛

脖子同“僵”,僵硬

慢慢用

2.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3.(1)的

(2)它

(3)此,这

4.“略”。

阅读答案0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上一篇:阅读答案作文
下一篇:童趣阅读答案0
下载全文 收藏